“入城规定”来了!红军当年这样进城
二万五千里征程,红军无时无刻不以严明的纪律作为行动的准绳,证明了红军是一支真正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军队,是一支由铁的纪律武装起来的军队,是一支与广大人民群众鱼水相依的军队。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并发扬守纪律、讲规矩的优良传统,始终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起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勠力前进。
“一枝红梅报新春,红军来到遵义城。锣鼓响,鞭炮鸣,丰乐桥,迎红军……”1935年1月9日清晨,遵义的工人、农民、学生、工商业者一路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高喊“欢迎红军”“欢迎朱毛总司令”的口号,直奔丰乐桥“接官厅”前迎接红军进入遵义。这首后来人们创作的《红军来到遵义城》,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红军进城的热闹喜庆场面。
红军队伍以三列纵队进城,扛枪炮的走两边,担行李什物的走中间。从苏区撤离后的长途跋涉,使队伍的装备看上去不够整齐。战士们穿着草鞋,大多数人身上还留着泥浆,活脱脱的一帮“泥腿子”。但这帮“泥腿子”却个个精神饱满,雄赳赳气昂昂,高呼着进城的口号前进。
为什么刚入城的红军就受到遵义百姓如此的欢迎和信任?在这份展陈于遵义会议陈列馆内的通令中就能找到答案——红军进城,纪律先行。
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渡过乌江,按照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和猴场会议的精神,准备夺取遵义,进军黔北,开创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革命根据地。为严明进城纪律,1月5日,担任攻城任务的红一军团向中革军委主席朱德抄报、向所属各部发布了《关于进入城镇执行政策的规定》。
1月6日深夜,红军先头部队在红一军团二师六团前卫营营长曾保堂的率领下,利用俘虏诈开城南的来熏门,智取遵义城。
在大部队即将进遵义城的时候,总政治部又在一军团发布“入城规定”的基础上,再次下发了进遵义城沿途(特别是进城时)呼喊的十二条口号及进城八项注意,要求各政治处立即转发各连队,并在全军中严格遵照这些“规矩”执行。
入城规定的颁布,约束了部队,使各项纪律落到实处,得到了遵义群众的积极拥护和热烈响应。

这是1935年1月,红一方面军长征途经遵义凉水乡时,借宿在村民赵金和家中,与赵金和协商后,红军干部陈树容向赵金和购买了肥猪一头,并请他带路到金沙。事后红军给了他苏维埃币17.5元和兑换条一张作为买猪和带路费用,赵金和收到钱币和兑换条后一直保存完好。直到1952年,赵金和之子赵玉琳凭兑换条在遵义人民银行桃溪办事处将苏维埃币兑换为人民币。
从1935年1月7日至19日,红军在遵义得到了长征以来时间最长、条件最好的休整,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 上一篇:灌云县:以有力监督推动养老领域专项整治 2021/10/22
- 下一篇: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纪检监察干部应该怎么做? 2021/10/21